首页/肢体康复

什么是肢体残疾?
 
    肢体残疾是指人的肢体残缺、畸形、麻痹导致人体运动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肢体残疾包括脑瘫、偏瘫、脊髓疾病及损伤、小儿麻痹后遗症、截肢、缺肢、短肢、四肢畸形、侏儒症、脊柱畸形、骨关节和肌肉疾病及损伤、周围神经病和损伤等。根据《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肢体残疾分为三级:完全不能或基本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者为一级(重度)肢体残疾;能够部分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者为二级(中度)肢体残疾;基本上能够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者为三级(轻度)肢体残疾。
 
    保留拇指和食指(或中指)而失去另三指者;保留足跟而失去足前半部者;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小于5厘米者,均不属于肢体残疾范围。
 
 
 
 
如何指导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残疾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些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我国残疾人的分类: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共8类。其标准是由国务院规定的,是以2006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及相关评定方法为依据来划分的。
 
    康复工作是指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各种手段,使康复对象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减少因残疾而造成的影响,使残疾者达到自立,有较好的生活质量,能实现其抱负,以便在身体、精神、社会活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康复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1)、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
 
    (2)、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
 
    (3)、实施重点工程与普遍服务相结合。
 
    (4)、因地制宜,开拓创新。
 
    康复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范畴,不仅涉及到医学的许多的方面,而且还需要综合应用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措施,有时还采用工程学的措施来恢复,代偿或重建患者的功能,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四方面使患者达到整体康复。在医学措施中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又必须注重以功能训练再训练为基础,是一种处理和治疗的过程,是专门针对有身体功能障碍者而设计的,竭力减少残疾的影响程度,使患者尽可能地应用其残余的功能,即要在功能上,也要在心理上,就业能力上得到恢复。通过训练以提高残疾者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应用医学的方法以促进病、伤、残者功能康复的医学学科。医疗康复是指应用临床医学的手段、方法为疾病康复服务的一部分,属临床医学范畴。其目的在于改善功能,或为以后的功能康复创造条件。康复医学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促进身体病、伤、残疾后的康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或利用医学为主的各种手段,设法使患者受限或丧失功能和能力恢复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便能够重返社会,过一种接近正常或比较正常的生活。为此,应在病、伤、残发生的早期,只要病理变化稳定,一般情况许可,就应开始康复治疗,而且也应在病、伤、残发生之前介入形成所谓的预防康复,这是一个重要的现代医学思维。康复医学所具有的多学科协作性,广泛性和社会行为性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康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残疾,各种功能障碍的残疾者应是康复医学治疗的主要对象。骨科疾病和损伤,如骨关节损伤、截肢、手外伤、骨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痛、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脊髓损伤及周围神经病变及损伤等是康复医学最早和最主要的适应症。对疾病来说,愈早进行康复治疗愈能预防或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对已发生的也有可能使其降低至最低程度;另一方面,早期康复治疗不仅可促进疾病的临床治愈、预防并发症,而且也为疾病后期的功能康复创造了条件。临床实践已经证明,早期康复治疗,不仅不影响临床治疗,也不会增加各种意外的发生率,反而可促进疾病的恢复进程,缩短住院日,提早重返工作岗位。只要疾病的病理变化稳定,一般情况许可,在与临床医师充分协作情况下,即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医学中就已经出现,而且比其它国家早。1000余年前就记载了应用姿势和呼吸练习来治疗疾病,在论述瘫痪、麻木、肌肉痉挛等病症治疗中,就已重视采用针灸、导引(体操、气功、自我按摩)、按摩、熨(热敷)等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功能恢复,而且对饮食、精神、卫生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视。目前,中国的太极拳、针灸、推拿、气功等康复治疗方法在功能调整上有其独特之处,仍为世界医学界所瞩目。在西方,康复概念认为应用自然因子,如日光、海水可以达到镇静、止痛、消炎等目的;运动可使肌力增强,促进精神、体质的恢复和改善,还提出了对瘫痪病人使用滑轮悬挂肢体,采用步行练习以及在温泉中运动等方法来治疗;提出了创伤后早期进行运动可加速创作愈合的观点,还有如运动治疗、文娱活动以及劳动疗法辅以器械的医疗运动方法,采用抗阻力练习以发展肌力训练中,对运动的负荷、运动重复次数等决定运动量大小的因素进行定量,发展了一系列用杠杆、滑轮及重锤摆动的器械治疗方法等,以促进患者身体及精神的康复。
 
    首先要了解肢体残疾人有哪些心理特点?
 
    肢体残疾人一般仅有肢体上的残疾或缺陷而心理上并无明显的特点和缺陷。他们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与常人并无明显的区别,只是在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不同于正常人的突出特点。肢体上的残疾,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在这样的困难面前,有些残疾人对外界刺激敏感,加上经常遭受挫折、取笑和不合宜的怜悯,容易产生自卑感,感到处处不如别人,因而会严重地压抑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对此,应当在教育的基础上加以克服。